关于我们 > 中行动态

【全球观察】“ETF通”巩固提升香港资管中心地位

张婉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

2022年7月4日,内地和香港ETF互联互通(下简称“ETF通)正式启动,是继沪深港股通、债券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之后,内地和香港深化金融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助于提升巩固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地位,同时深化内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建设。

ETF投资具有成本低、透明度高、交易便捷、投资分散等优势。以ETF投资为代表的被动投资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并有望在未来五年继续引领全球资管业务规模增长。根据波士顿资讯的统计和预测,2010年到2021年,全球被动投资资产管理规模从6万亿美元上升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资产管理规模的比重从13%上升到23%,并预计在2026年进一步上升到38万亿美元,规模占比提升至26%。

两地市场建设成果显著

过去10年,伴随着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两地ETF市场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果。港交所在1999年推出首个ETF基金盈富基金,也是目前香港最大的ETF基金和本次ETF港股通标的之一。根据港交所公布数据,港交所ETF数量从2014年1月的116只小幅上升至2022年5月的161只,同期规模从2,870亿港元左右扩张至4,361亿港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港交所ETF包括港元、美元和人民币多个币种,涉及港股、A股、美股、中资美元债、境内外主权债、原油和黄金等各类金融资产,能够提供风险更高的杠杆及反向交易品种。内地在2004年推出第一个只追踪上证50的ETF。全球金融危机后,内地ETF数量从2010年的19只发展到2022年6月的近700只,同期资产管理规模从略超700亿人民币上涨到近1.4万亿人民币,增长速度远超全球整体水平。按照管理规模计,目前内地ETF主要集中在境内市场,其中有80%是股票型ETF,能够覆盖多种行业和丰富投资主题。

“ETF通利两地市场深度融合

ETF产品作为两地股票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加入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安排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对现行股票通构成有益补充,也为两地ETF市场扩大规模、引入新的投资者和提升交易活跃程度带来重大机遇。

在目前阶段,ETF互联互通依托金融基础设施和运行规则都相对成熟稳定的股票通机制。目前ETF互联互通均为股票ETF,且对ETF规模、ETF上市时间、追踪指数发布时间都设定了一定要求。 ETF互联互通要求北向和南向ETF通中分别持有至少80%和70%(如果跟踪指数为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或恒生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以外的指数,则比例需要达到80%)的沪深股通和港股通权重。但对于两地投资者而言,通过ETF仍有一定比例可以投资到目前股票通无法覆盖的上市企业。特别是通过南向ETF,内地投资者可以投资到目前尚未纳入港股通的大型二次上市新经济企业。

目前,“ETF通涉及到87只ETF。其中,北向的A股ETF有83只,除核心宽基产品外,还包括新能源、消费、医药、半导体、军工等多种细分行业主题ETF;南向的港股ETF为四只,除前述盈富基金外还包括1只恒生国企指数和2只恒生科技指数ETF。

虽然在运行初期,ETF互联互通交易规模还相对有限,但预计随着未来ETF种类日益丰富,投资者了解逐步加深,ETF通的交易将更加活跃,成为两地投资者参与各自股票市场的重要渠道。

助港吸纳资金人才机构

ETF互联互通与当前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向被动投资发展的大趋势不谋而合,将有助于促进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

首先,ETF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了香港连接内地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者的独特渠道优势,丰富了香港作为资产管理中心的产品供给,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际投资者将香港作为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首选平台,吸引国际资金、人才和资产管理机构在港发展。

其次,从资金来源角度看,ETF互联互通能够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对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为香港股票市场带来更多内地增量资金,有助于扩大香港股票市场规模,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同时激励香港加快创新,开发更多行业指数,打造行业聚集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赴港上市。

港ETF市场扩容空间广阔

最后,以ETF互联互通安排为基础,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更多的提升空间。目前港股ETF互联互通只覆盖了不含杠杆交易的港股ETF,未来随着运行机制和投资者教育的更加完善,也可以考虑纳入投向海外股票和债券、房地产REITs、全球大宗商品等多元资产的ETF,在丰富内地资产管理国际化配置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香港ETF市场规模。

此外,未来南下ETF互联互通也可以考虑纳入一定的人民币计价ETF,不仅更有利于内地投资者参与,而且有助于提升香港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成交活跃度,加快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