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此次定向降准是宽松信号吗?

中银国际研究部资深经济学家叶丙南、宏观分析师张婉


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当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为统一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央行强调指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符合总量调控要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定向降准是对原有差异化准备金政策的拓展和优化

央行一直尝试运用结构化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结构化政策的一种重要探索形式,央行曾在2014年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或涉农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非县域金融机构先后享受到定向降准的优惠政策。

央行此次将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范围由现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调整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担保(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

在新的优惠准备金制度下,适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定向降准政策的金融机构需同时满足两项标准。一是符合宏观审慎经营标准,即上年三个季度(含)以上宏观审慎评估(MPA)评级均在B 级(含)以上。二是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比例分为两档:第一档是上年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达到1.5%,或上年末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余额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例达到1.5%;第二档是上年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达到10%,或上年末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余额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例达到10%。

 

但并非货币政策再度宽松的信号

央行此次政策举措更多是修订完善原有的差异化准备金政策,对外表明实施普惠金融政策的决心。央行公开指出该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不希望对外传递货币政策再度宽松的信号。

修订后的定向降准政策或者优惠准备金政策将在2018年年初开始实施,央行强调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符合总量调控要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这意味着未来银行间流动性供求可能延续当前紧平衡状态,而不会再度回到过去两年非常充裕的状态。

 

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据央行测算,此次定向降准政策的第一档考核标准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据我们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将释放流动性规模3700亿-5100亿元,对流动性形势的实际影响将发生在2018年年初。

短期内,定向降准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政策信号效应影响投资者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尽管央行强调此次定向降准并非货币政策宽松信号,但由于此次定向降准受惠范围较大,已经接近全面降准的覆盖范围,加上相机抉择货币政策下的时间不一致问题,市场上的部分投资者可能将定向降准理解为具有一定宽松信号的政策,这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图表1. 2014年与2017年定向降准政策比较

image.png

资料来源:CEIC,中银国际研究

 

图表2. 银行间流动性与国债利率

image.png

资料来源:CEIC,中银国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