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冲突再起,经济不确定性上升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  叶丙南 张婉

中美贸易冲突再起

2018 年6 月15 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 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关税的征收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到价值340亿美元约818类中国进口商品,将于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征收措施;第二部分则涉及到价值约160亿美元284类中国进口商品,将在征求公众意见后再另行宣布。白宫同时表示,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将继续追加关税。

基于笔者推算,美国公布的首批关税名单中,目标产品主要集中在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分别占首批征收关税的商品金额的49%、30%和14%。第二批关税名单指向的目标产品也主要集中在上述产品及塑料制品。从两批关税名单来看,美国将对几乎所有从中国进口的铁道车辆、轨道装置、信号设备和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征收25%的关税,中国这两类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市场份额分别占到34%和1.7%;此外,美国对42%自中国进口的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征收了关税,中国该类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市场份额占到14%左右。

中国在美国公布关税清单后立即宣布“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双方此前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同时失效”。中国公布了约5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关税清单,关税税率同样为25%。中国的关税清单也分为两批,第一批涉及到545类美国进口商品,同样价值340亿美元将于2018年7月6日生效,第二批涉及到114类价值160亿美元美国进口商品,将于美国公布第二批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后同步生效。中国对美国的第一批关税清单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和农产品(大豆、海鲜、肉类、水果、坚果),第二批关税清单主要针对自美进口的石油等能源产品、化工产品和医疗器械。

在中国公布关税清单后,美国随即表示将指定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税清单,并加征10%关税税率,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反击,美国将对额外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追加额外关税。对此中国表示“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客观来讲,美国对华的商品贸易赤字,一方面由于美国制造业大量外移、国内供应体系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处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最末端(加工组装中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本质上是亚洲制造业供应链对美国的顺差。因而,如果要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需要改变双方的经济结构和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分工格局,这在短期内是难以做到的,美国的制造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更无法满足中国商品进口需求。这意味着,美国执意在两年内大幅削减贸易赤字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关于贸易公平对等问题,涉及中国产业政策、国有经济体制,可能需要双方更加深入沟通协调,不是短期内谈判可以解决的。同时,中美经贸问题也附加或绑定了其他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协商谈判的复杂性。

展望未来,中美经贸摩擦的风险存在上升的可能性,局部冲突或不可避免,在达成最终协议前,双方可能经历一个冲突与谈判反复交替的阶段。

经济不确定性上升

在中美贸易冲突风险的威胁下,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大幅波动,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投资者担忧中美经济和全球复苏前景,股票、商品和新兴市场货币等风险资产价格大跌,黄金、美元、日元等安全类资产价格上扬,市场波动性上升。

由于在贸易关系中美国偏向需求方而中国偏向供给方,互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对美国经济增速的影响,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大于对中国通胀的影响。

根据笔者的测算,中国是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16.4%,略低于欧盟的18.5%,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大约占美国商品出口的8.5%。2017年美国商品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15%左右,如果美国对中国商品出口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那么将直接影响美国GDP增速约0.07个百分点,考虑到对出口行业投资和从业人员消费的次生效应后对美国GDP增速的总体影响可能在0.1个百分点左右。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2017年与美国进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2%,略低于欧盟的15%,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伙伴,2017年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在19%。2017年中国商品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20%左右,如果对美国货物出口下降10%,那么考虑到对制造业投资和出口从业人员消费的次生效应后将影响中国GDP增速0.3-0.6个百分点左右。

就通胀压力而言,美国方面表示本次征收关税商品主要针对有助于或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工业产品,而不是美国居民经常使用的消费品。这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家庭面临的通胀压力,但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日趋过热化,推动通胀压力不断上升,贸易关税将在短期内推升通胀压力,使美联储无法对贸易战影响经济增长做出反应,美国将延续加息周期,可能最终结束经济复苏周期。对中国来说,由于对美征税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短期内农产品价格相对疲弱,加上美国对华商品征税可能略微增加国内制造业产品供给压力,贸易战对中国通胀的影响较小。此外,还要考虑到贸易战风险由于抑制中期内全球增长前景,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一定抑制,有助于抵消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

中国货币金融政策将更加稳健灵活

考虑到外部风险因素上升,决策层可能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和结构性去杠杆方向的前提下,微调货币金融政策,扩大流动性供给和银行贷款额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居民消费的融资支持,调整去杠杆政策节奏和力度,保持广义货币适度增长,同时出台新的减税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和家庭部门负担。但考虑到核心城市房价仍面临一定调控压力,国有企业杠杆率仍然较高,全球货币政策处在收缩周期中,中国货币信贷政策尤其是针对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的融资条件很难大幅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延续下行,经济增长或有所放缓。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其不构成且也无意构成任何金融或投资建议。本文任何内容不构成任何契约或承诺,也不应将其作为任何契约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