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重新夺回IPO融资金额世界第一宝座

市场洞察 > 宏观及行业 > 市场策略 > 2018年,香港重新夺回IPO融资金额世界第一宝座

2018年,香港重新夺回IPO融资金额世界第一宝座

中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文洲

2018年,在全球贸易纷争卷土重来、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内地去杠杆效应显现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香港股票二级市场表现欠佳。不过,得益于香港资本市场规范的市场制度、完善的司法体系、先进的商业基础设施、公正透明的监管体系、较低的税率环境、尤其是港交所上市规则重大变革,香港仍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股票融资市场之一。港交所2018年4月底宣布20多年来的最大上市规则变革,支持“同股不同权”的优质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放宽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限制以及放宽香港作为第二上市渠道的限制。在港交所上市规则重大变革的推动下,内地大量新经济公司2018年7月扎堆赴港IPO,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港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新上市的股票数量达到218只,创下历史新高,同比上升25%;IPO募集金额2,865亿港元,同比上升123%;按照港交所及Dealogic数据统计,在2018年IPO募集金额方面,香港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宝座,募集金额超过排名第二的纽约证券交易所28%;在过去十年全球IPO募集金额的排名中,香港有第六次位列世界第一名;在2018年IPO募集金额最高的十家上市公司中,新经济公司占了六家,其中包括两家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和一家暂时没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

在内地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成为了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随着大量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港股市场中资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12月底,港交所覆盖上市公司比2017年底扩大9.3%至2,315家,总市值为29.9万亿港元,位居世界前列;港股市场中内地背景的企业有1,146家,包括267家H股,164家红筹股,715家内地民企股,合计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49.5%;香港中资股市值占整体市值比重为67.5%,香港中资股成交金额占整体成交金额比重达到79.1%;2018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为1,074亿港元,同比增长22%。

上交所今年将推出科创板,虽然目前未出细则,但改革方向已经基本明确。科创肩负着中国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定位,配套试点注册制,兼具服务科技企业融资功能以及分享科技企业成长红利的投资功能。笔者预计,参照纳斯达克的上市制度,科创板可能设计以市值为核心的多套上市标准,包括“市值-净利润”标准、“市值-收入-现金流”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收入标准”、和“市值-收入”标准等;可能允许“同股不同权”的科创企业上市;取消公司盈利条件及市盈率限制,以反映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溢价;可能会设计“T+0”交易制度,涨跌停板幅度也有可能变大;或将引入转板机制和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保证市场优胜劣汰;在大股东、管理层股权减持方面有更严格的限制。

笔者认为,上交所科创板短期内在吸引科创企业上市资源方面与港交所有一定竞争,但港股市场为中资企业提供海外融资平台,其独特优势不可取代,相信未来会有很多内地科创企业选择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两地市场将长期保持良性的竞合关系。目前,香港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区域优势和高度聚集的经济效益。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体系,专业的市场分工,透明的、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齐备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资本市场信息聚集和资本市场研发能力和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未来香港资本市场将继续发挥内地与外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港交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有301家企业已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材料,排队登陆港股市场。笔者预计,2019年港股IPO募资预计将超过2,000亿港元,港交所有望保持全球IPO市场的领先地位。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其不构成且也无意构成任何金融或投资建议。本文任何内容不构成任何契约或承诺,也不应将其作为任何契约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