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10月26日香港《大公报》A13版“江南晓望”专栏

中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

欧佩克(OPEC,亦称为"油组")成员国上月意外达成协议,改变之前侧重竞争的策略,八年来首次同意减产石油。虽然减产还没有进行,但欧佩克原油部长们就减产达成一致,标志着之前试图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的意愿开始减弱。如果欧佩克策略由市场份额最大化,转变为允许美国页岩油占有部分市场,那么从2014年以来的原油价格战或将终结。

在9月27日的会议上,欧佩克计划将产量控制在每天3250-3300万桶,减产计划的公布促使了油价快速上涨至每桶50美元以上。此外,欧佩克和非欧佩克10月在伊斯坦布尔会晤,以及俄罗斯的积极限产言论使得乐观的市场预期继续发酵,包括各国生产配额在内的减产细节将会在10月底和11月底的维也纳会议上进行讨论。笔者认为,由于目前细节尚未达成,此后还需要关注各方对减产共识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其中,美国石油生产商的参与或也将是欧佩克最终落实减产的一大“重要条件”。

沙特或放弃旧有策略

截至9月底,独立数据源统计的欧佩克总产量达每天3339万桶,其中阿尔及利亚每天152万桶,伊拉克每天446万桶,伊朗每天367万桶,利比亚每天36.3万桶,而沙特高达每天1,049万桶。这意味着,即使未来产量停留在9月份的水平,欧佩克也需要每天减产39万桶能符合协议中每天3300万桶的生产上限。考虑到伊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有可能增产,达成协议需要沙特大幅减产。这反映出国际原油市场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沙特可能会理智地放弃过去压垮美国页岩油生产的策略,而是计划与之共存。由于沙特原油产量下半年会季节性下滑,每天39万桶的数额对于整个欧佩克来说难度不算很大。

QQ截图20170307223944.png

然而,如果假设:

(1)阿尔及利亚产量回升至2015年每天190万桶左右的水平;

(2)利比亚产量反弹至每天60万桶;

(3)伊拉克实际产量为每天478万桶,而不是独立数据源统计的每天446万桶。加上年底前每天5万桶的增产,伊拉克产量将超过9月份水平每天35万桶;

(4)新的油田基建项目使伊朗产量持续回升至每天380万桶。

由此可以得出,今年年底欧佩克总产量将可能达到每天3450万桶,意味着每天约150万桶的减产量。尽管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有可能说服沙特完成部分指标,但每天150万桶的减产量会是一个难题。由于每年8月份至12月份,沙特每天季节性减产约30万桶,所以必须在此基础再减产100万桶才能够完成任务。

2011至2014年,随着利比亚局势的变化,沙特将油价维持在每桶100美元左右。在此之前,沙特被公认为边际卖家,将油价和波动率有效的控制在适宜的水平,而高油价、低波动率以及低利率使页岩油产业应运而生。

美页岩油市场份额提升 

美国页岩油的崛起打破了沙特原有的地位。非欧佩克国家和美国离岸原油仍然维持其产量,而欧佩克和美国竞争剩余的市场份额,沙特发起的一场与页岩油之间的消耗战对该国外汇储备造成显著冲击。沙特之前的策略是试图通过增产将页岩油挤出市场,而如今似乎意识到该策略很难实现,开始接受页岩油产业并给予其部分市场份额。笔者认为,现在市场正在开启一个新篇章,油价将在每桶50美元上下波动。 

考虑到美国页岩油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沙特可能改变原有策略。这样美国页岩油将取代沙特成为边际供应者来平衡市场供需关系,那么10月底或11月底的欧佩克会议将会成为一个关键点。若沙特同意伊拉克、伊朗和页岩油增产,并降低本国产量,之后会看到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将会进入一个由库存/产量调节的周期。届时,欧佩克将再次进行周期性的增产以抑制油价,从而享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长期来看页岩油成本的下降,以及更多页岩油项目的开发(尤其是在中国、俄罗斯和阿根廷)将会改变油价的区间。在当前条件下,美国以外的页岩油开发还远落后于美国,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当然,如果沙特优先考虑政治因素而非经济的长期发展,减产计划将可能搁浅,维也纳会议也将无法就减产细节达成共识。如果各国生产配额成为会谈失败的导火索,市场也将随即出现由伊拉克、伊朗和沙特领导的欧佩克各国原油产量比拼,油价将大幅震荡,下行压力增大。

就目前而言,未来几周更多关于欧佩克合作减产,尤其是关于沙特策略转变的论证将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