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政策信号 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改善

市场洞察 > 宏观及行业 > 市场策略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政策信号 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改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政策信号 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改善

中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文洲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当前利率已接近中性,表明其货币政策立场可能已向鸽派转变。同时,市场憧憬中美双方领导人在周末G20峰会上将达成一个初步的贸易框架协议。 市场预期改善推动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港股市场稳步上扬。回顾上周行情,恒生指数涨2.23%,收于26,507点,国企指数涨2.24%,收于10,622点,港股日均成交金额为863.4亿港元,较前周有所上升,南向资金净流出人民币43亿元。行业板块方面,上周所有板块均收涨。其中,资讯科技业上涨4.88%,表现最好,主要是由于前期受美国科技股拖累跌幅较大,本周出现反弹;地产建筑业和电讯业表现也好于大盘,分别上涨2.98%和2.62%;相对而言,消费品制造业上涨0.09%,表现最差,主要是由于医药股前期表现较好,本周出现回调,拖累消费品制造业整体表现;原材料业和防御类的公用事业表现也差于大盘,仅上涨0.53%和0.83%。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午餐会上的发言释放鸽派政策信号。鲍威尔表示,当前利率略低于中性水平,而在此前10月的演讲中,鲍威尔的表述则为“当前利率距离中性水平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这意味着鲍威尔的货币政策立场可能已向鸽派转变,未来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或将慢于市场预期。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没有预设的货币政策路径,美联储将根据未来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市场变化,来制定货币政策决策,以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笔者判断,本次鲍威尔的货币政策立场向鸽派转变,可能受到近期美股下跌,特朗普不断施压以及分裂国会或将导致未来积极财政政策难以继续实施等多重因素影响。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已步入扩张后期,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或将明显放缓。截至2018年10月,本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长达111个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长的经济增长周期,仅次于1991年至2001年的120个月。经济周期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随着贸易摩擦的政策成本加速显现,第一轮减改的刺激作用逐步消退,分裂国会加大特朗普政府施政阻力,叠加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已至后盘,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或将明显放缓。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出炉,民主党以较大优势夺回了国会众议院的控制权,共和党继续保有参议院。众议院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方面具有较大的决定权,预计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未来可能加强财政约束。随着美国前期财政刺激效果逐渐减弱,未来需要更大力度的减税才能继续支持美国经济较快增长,但美国财政赤字率将明显上升,未来财政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受当前美国财政刺激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率将从2017年的3.5%上升2018年的4.4%和2019年的4.7%。因此,民主党取得众议院控制权,意味着特朗普政府余下任期内的积极财政政策,比如第二轮税改和大规模基建支出,将难以实施或受到较大限制。

上周公布的美联储11月份议息会议纪要也传递出鸽派基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如果未来美国的就业市场和通胀数据符合或好于预期,那么下一次加息可能很快到来。不过,与前几次的会议纪要相比,本次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关注的重点方向已发生变化,由今年早些时候的对经济可能过热的担忧,转向可能导致经济较增长低于预期的负面因素。部分委员担心,非金融企业部门的高债务水平会令经济增长更容易受到信贷供应大幅减少的影响。同时,加征关税或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超过预期。本次会议纪要的最新措辞表述也表明,未来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或将有所放缓。笔者预计,美联储2018年12月将再加息1次,2019年加息2次,2019年下半年本轮加息周期有望结束。

总体而言, 笔者判断, 在当前港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背景下, 如果未来内地重磅政策逐步发力,叠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政策信号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暂时缓和,港股市场短期或将继续反弹。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其不构成且也无意构成任何金融或投资建议。本文任何内容不构成任何契约或承诺,也不应将其作为任何契约或承诺。